新華財經北京9月5日電(林迎楠)近日,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發起的“新華數字經濟沙龍”第四期活動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圍繞“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打造新型工業化關鍵引擎”建言獻策。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作了題為《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旨報告,強調要以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走深走實。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已經成為我國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化轉型對于我國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戰略意義。
歐陽勁松表示,數字技術只有與生產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賦能的作用,產業數字化已逐步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智能制造是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已成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推動新型工業化的主攻方向。首先,智能制造將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實現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產品新型化和高端化發展,對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破解產業發展短板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智能制造將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根本性轉變,促進生產資源協同優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重構生產方式和價值流程,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第三,智能制造能夠有效提升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生產制造與龐大細分市場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和動態匹配,為暢通供需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保障;第四,智能制造通過推動企業“兩提升、三降低”成為實現綠色制造的重要手段,助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實現,帶動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
當前,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發展不均衡、質量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等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在制造工藝革新和技術創新、智能工廠建設和模式推廣、關鍵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攻關等方面加速突破,智能制造發展已經進入了深水區。
歐陽勁松指出,“十四五”時期系統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要聚焦制造知識缺失,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制造載體水平不高,裝備、軟件等供給能力、質量不高、系統性不強、斷鏈風險高等深層次問題,實施制造知識、制造載體、制造手段三大戰役;要聚焦生產制造智能化、裝備數字化、智能檢測裝備三個方向,高度重視制造數據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推動裝備智能升級和價值重塑、突破發展一批面向制造業檢測需求的智能檢測裝備并開展示范推廣;要聚焦中國方案、中國模式、中國標準系統梳理和凝練總結三大關鍵成果,也即“以特色模式為總體輸出,以解決方案為技術裝備支撐,以標準體系為凝練載體”。
智能制造的最終落腳點是企業,一段時間以來,政府投入了較大的財政資金來帶動,這種模式在新的形勢背景下不可持續。歐陽勁松說,“十四五”以來相關部門正在組織專業機構建立智能制造效能評估的標準體系及評估認證體系,以期引導企業挖掘內生動力、積極主動實施智能制造和推動數字化轉型。
“新華數字經濟沙龍”系列研討活動旨在搭建高端智庫交流平臺,與業界人士共同聚焦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前沿、創新實踐、典型經驗以及數字經濟領域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展開“頭腦風暴”,集智聚力推動數字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 新華財經
|